目前分類:詹育彰皮膚科醫生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下內容經詹醫師授權,如須轉載請務必使用[引用]連結,謝謝!

春天的敏感話題

 

綺顏診所

皮膚科主治醫師  詹育彰

 

    不是應該要春暖花開了嗎?怎麼還是春寒料峭?

    明明夏天的身影就在轉角了,為什麼冬天的陰影依舊滯留徘徊?

 

    乍寒還暖乍暖還寒,這就是春天的特性;也就是這樣多變無常的氣候特性,導致了春天肌膚特別容易敏感的問題。

    當然有些人是因為春天特有的過敏原導致肌膚的過敏症狀,但那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是因為忽冷忽熱的溫度溼度變化所引起的肌膚敏感狀況。

過敏」是一種天生「過度敏感」的特異膚質,不同過敏膚質的人各自對於不同的物質會發生敏感反應,只要接觸到個人的特異過敏物質,就會發生紅腫的癢診,這種現象將反覆持續發生,無法根治,但相對地,一般沒有這種膚質的人也不會莫名其妙變成過敏性膚質。

「敏感」可就完全不同了。這是指肌膚本身的防禦力降低,讓一些平常可以抵禦的刺激,也逐漸變得無法接受,而容易發生灼熱、刺痛、搔癢或泛紅等不舒服的反應。當肌膚本身有任何發炎反應或傷口時,都會變得敏感。更常見的原因,則是因為長期反覆不自覺的微小刺激傷害累積,造成肌膚本身輕微受損,雖無明顯傷口,但已足以發生敏感反應。只要傷害累積得夠多,每個人都可能暫時性地發生;但只要及時發覺,懂得如何避免刺激傷害、讓肌膚有機會修復,還是可以透過適當的保養或治療,回復正常的膚質。

 

    冬季的肌膚乾燥現象,就會讓肌膚防禦力受損、讓肌膚變得容易敏感,但由於氣溫較低,皮膚內的血管收縮,發炎反應比較不厲害,所以紅腫癢痛等敏感症狀也比較不明顯;但時序一進入春天,偶爾溫度升高,一方面讓乾燥的肌膚水分散失更快,肌膚受損加劇,另一方面也讓血管擴張,加重發炎反應。兩者加乘之下,當然各式各樣肌膚敏感的受難者,就成為各大皮膚科門診的常客囉!

 

    因此,要改善春天的敏感問題,不要總是雙頰紅撲撲火辣辣地,除了盡量避免生活中的各種刺激傷害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隨機應變:在寒冷的天氣裡,要努力加強肌膚的修復與防禦力;在溫暖的天氣裡,則要以鎮靜舒緩抗炎抗敏為保養的重點。

 

避免刺激傷害

    一般最常見也最常被忽略的傷害來源,其實是清潔時的不當習慣。

    無論是洗臉或卸妝,應該都要盡量避免纖維織物的摩擦傷害。洗臉時用毛巾或潔面布用力搓擦卸妝或是用化妝水再次清潔時用化妝棉反覆擦拭,都是不正確的習慣,最好盡量避免。就算選用的纖維材質再細、再柔,也都還是比我們的肌膚粗糙、強硬,兩相摩擦,受傷的當然是肌膚!所以,除非是特意要做去角質的工作,否則,這些習慣動作一定要改掉。

    在保養用品的選擇上,洗面乳和卸妝液中過強的清潔成分要小心躲開,胺基酸系或具葡萄糖苷類的溫和介面活性劑是優秀選擇;卸妝時選擇以潔顏油的油質成分來溶解彩妝,當然也比用刺激性的乳化劑來得溫和。

    肌膚已經受損敏感時,一些具刺激性的乳化劑、果酸、酒精等成分應暫時停用,色素香料防腐劑等也常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必須小心選擇。

 

加強修復與防禦力

    當天氣較寒冷時,保養重點以加強保濕修復避免乾燥受損為主。玻尿酸胺基酸膠原蛋白天然保濕因子等水性保濕成分,神經醯胺(Ceramide)、亞麻仁油酸(GLA)維他命E之類的油性保濕修復性成分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劑型方面,未敏感時,溫和的乳液乳霜皆可選擇,但若肌膚已經受損敏感,如果不確定乳液中使用的介面活性劑溫不溫和,可以先使用單純水性保濕的凝膠精華液後,再上一層油膏蠟酯類產品,將水油分開保養,來避掉乳液中一定得使用的介面活性劑,是最安全的做法。

    在容易敏感的這個季節,是否要做去角質保養,必須仔細考慮。日常清潔時,其實已經有部分的角質被洗去,因此,如果不是真的有粉刺產生,或是異常黯沉,去角質能免則免。即使真的要做,也應該侷限在T字部位等容易堆積角質的區域就好。

 

鎮靜舒緩敏感肌膚

    當天氣回暖時,即使肌膚只有輕微受損,都可能在這時候開始發紅乾癢起來,這都是溫度上升後,皮膚血管擴張,導致表面發熱及局部發炎惡化的結果。此時,最重要的保養工作,是要安撫敏感燥熱的肌膚。

    保養成分方面,洋甘菊、甘草酸、蘆薈、小黃瓜、金縷梅之類的鎮靜舒緩成分,或是左旋C衍生物多酚類等溫和的抗氧化成分,在此時都很適合,可以減輕肌膚的各種紅刺痛等敏感症狀。揮發性的成分可以將肌膚立即降溫,達到暫時舒緩的效果,但必須避免酒精類的刺激成分,溫和一點的,像揮發性的矽靈cyclomethicone,就好得多。但這類揮發性成分一定要搭配適當的保濕成分,共同作用,才不會讓肌膚過度乾燥,降溫不久就又敏感發炎起來。

   

 

    隨時視外界環境與肌膚狀況調整自己的保養重點,才能保有最佳膚況,讓心情也洋溢著春天的感覺。由於膚質敏感大部分只是暫時的狀況,只要等肌膚修復完成,就可以逐漸嘗試一些一般性膚質的保養成分,不必一味排斥,限制了自己的選用範圍。

Primal P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內容經詹醫師授權,如需轉載請務必使用[引用]連結,謝謝!

洗出好保養的皮膚

綺顏診所

皮膚科主治醫師  詹育彰

 

曾有句響亮的廣告詞說,「讓你洗出好吸收的皮膚」,強調適當的清潔,可以讓後續的肌膚保養成份比較容易吸收來發揮作用。這樣的觀念和說法,大致上的確沒錯。試想,如果我們的皮膚表面上,存在著一層油脂或髒污阻隔著,那麼,一些保養成份,尤其是較偏水溶性的成份,怎麼穿透得過去呢?

事實上,清潔不但是肌膚保養的第一個步驟,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針對個人膚質『適度』的清潔,不但可以洗出好吸收的皮膚,更可以洗出好保養的皮膚,讓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輕輕鬆鬆,不必過多繁複的保養步驟,就可以擁有健康亮麗的膚質。可惜的是,許多人都誤會了「清潔的重要性」的真正意義,錯以為一定要非常認真清洗皮膚,才算是重視清潔;長期下來,「過度」清潔肌膚的結果,反而讓肌膚越來越敏感,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保養。因此,要談肌膚保養,第一個要強調的,就是「適度清潔」這個概念清潔皮膚,剛剛好就好,不要過度!

 

很多人以為清潔力越強、能將皮膚洗得越乾淨、達到所謂「深層潔淨」效果的,才算是好產品。其實不然。產品的溫和度才應該是更重要的考量,能夠「溫和洗淨」的產品,才稱得上是優秀的產品。例如一些刺激性過強的皂性配方產品,雖然可以讓人有清潔得很乾淨的使用感,但長期下來,卻會使肌膚受到傷害,防禦力不足,越來越容易乾燥發熱、甚至泛紅脫皮。所以除非是膚質極度油性且處於易髒污環境的人可以偶爾使用,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還是避免為佳。如果沒有注意到這個環節,只專注在後續的保養步驟中尋找修復滋養成分,那麼無異先把好好的房屋拆了又建、建了再拆,不但白費力氣,更沒有亮麗完工的一天!所以一般的油性肌膚,建議使用像醯基肌氨酸鹽或醯基琥珀酸酯之類具有中度去脂力的成分;中性或乾性肌膚則可考慮像烷基聚葡萄糖苷或是胺基酸系的介面活性劑成份。這些都是較溫和的配方,比較適合長期使用。

除了清潔成分的主要考慮外,還可視個人的特殊需求來做進一步的挑選。例如容易堆積粉刺長痘子的人,可以考慮含有三氯沙之類抑菌成分或是具去角質成分的配方。對於這類成分方面的問題,如果覺得有判別方面的困難,可以向皮膚科醫師或專業人員請求諮詢和協助。

 

除了產品的嚴格挑選之外,養成正確的洗臉習慣也很重要。

首先將臉部拍濕,把清潔產品在手中搓揉均勻,用指腹先從前額、鼻側及下巴等所謂T字部位開始輕輕按摩清洗。兩頰和顴骨部位因為較易敏感、乾燥,所以通常只要在接下來的沖洗過程中簡單帶過即可,不必過度搓洗。水溫以溫溫涼涼接近體溫較適合。溫度過高容易過度洗去皮脂,溫度過低則易使油脂凝結,增加清洗的困難,所以都不適合。清潔產品的使用通常早晚各一次便已足夠,較容易出油的人在日間則可以用清水多潑洗幾次。雖然清水無法將過多分泌的油脂洗去,但重點在於將油脂洗散,避免在臉上尤其是T字部位殘留,並非一定得將其完全洗去,所以即使洗完覺得手油油的都無所謂,只要再將手上的油洗掉就可以了。

 

對於有上妝需求或習慣的人而言,卸妝更是必須小心的清潔步驟。很多人都覺得開始化妝以後,膚質變得越來越差,因此怪罪在彩妝品上,懷疑是殘留的結果。其實,問題常常不在彩妝品而在卸妝方式不當。完整卸妝當然不可忽略,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不要為了卸除乾淨而傷害到肌膚!由於彩妝品的黏附性較佳,所以單單使用溫和清潔產品通常較無法清潔乾淨。最常見的解決方式,是在卸妝產品中使用些清潔力較強的清潔成分,或是添加一些可溶解彩妝粒子的溶劑。這類產品雖然使用方便、清潔度也夠,但對肌膚的刺激性也往往過高,實在不適合經常使用。較佳的方式是選用含有不刺激油性成分的卸妝油或潔面乳,避免使用卸妝棉而採用指腹按摩的方式,將彩妝溫和溶出沖去後,再用一般溫和洗面乳洗淨。總而言之,從卸妝到清潔,都必須掌握「溫和不傷害肌膚」的重要原則,讓肌膚能保有較佳的防禦力。肌膚健康不受刺激,自然問題減少,保養起來也就輕鬆容易多了。所以,只要小心「適度清潔」,要洗出好保養的肌膚,還真不是夢想呢!

Primal P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內容經詹醫師授權,如須轉載請務必使用[引用]連結,謝謝!

適度保濕  讓肌膚夠水夠嫩

綺顏診所  皮膚科主治醫師

詹育彰

 

    很多人都聽說保濕很重要,也都希望能找到保濕度最佳的保養用品。在各家廠商都不斷宣傳自己的產品保濕力多強多強的同時,一味追求「高保濕力」的情形下,大家反而常常忘了問問,保濕真的那麼重要嗎?怎麼樣個重要法?保濕力真的越高越好嗎?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保濕產品或成分呢?

 

    保濕」的目的,是要保持肌膚最外層那層角質層的水分。角質層的水分含量高時,會比較柔軟而有彈性,外表較平整光滑,所以看起來會較有光澤,觸感也較柔嫩細緻;相對地,角質層含水量不足而乾燥時,會比較粗硬而缺乏彈性,容易龜裂剝落,不只看起來黯沉,觸感也較粗糙。所以我們常形容美麗的肌膚「水水嫩嫩的」,不是沒有道理的。缺水的肌膚,怎麼樣也嫩不起來。

    曾經聽過這樣的說法,說「保濕」事實上只是暫時性地改善肌膚的外觀與觸感,等水分散失了,肌膚還不是一樣,都是騙人的「美麗希望」而已—其實這是種錯誤的觀念。保濕度好的肌膚,防禦力也較好,較能抵禦外界各種老化傷害的刺激,長期下來,對於維持肌膚健康與延緩肌膚的老化,都有幫助。因此,適度加強保濕,還是具有積極保養意義的。

 

    然而,保濕雖然重要,但並不表示保濕力最強的產品就是最好的產品。一般評定保濕力的強弱,是看水性保濕成分能夠幫助鎖住多少水分而定;能夠抓住越多水分子的成分,我們就說它保濕力強,像現在當紅的玻尿酸,就是很好的例子。只是,抓水力雖強,保濕力雖佳,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它,更不是只要有了它就得到百分百的保濕效果;究竟最適合使用什麼成分、組合,還是要看膚質而定,尤其要注意油、水的平衡,不但要抓住水分,還要以適度的油質來防止水分的蒸散,才能得到又充足、又持久的保濕效果。

    年輕健康的膚質,本身保濕力就足夠,只要視週圍的環境濕度,適度使用像甘油、山梨醇之類的一般水性保濕成分再加上礦物油之類的單純油質即可。太強的水性保濕成分容易產生黏膩的感覺;太過滋潤營養的油質成分,不但有些浪費,也加重了肌膚清潔時的負擔。

    受損的油性膚質,由於本身油質分泌足夠,所以無需添加太多油質,清爽而具高保濕力產品是最好的選擇。水性保濕成分,除了玻尿酸之外,天然保濕因子、胺基酸、膠原蛋白等,都是不錯的成分,除了保濕之外,還能幫忙修復受損的肌膚。

    受損的乾性肌膚,除了前述的水性保濕成分之外,更須注意油性潤膚成分的選擇。營養價值較高的植物性油質與神經醯胺、維他命E之類的修復性油質是比較好的選擇;此時,滋潤度的考慮應該比清爽度來得更重要些。

 

    沒有最好的保濕成分,只有最適合的成分。依個人膚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成分與產品,不只注意油、水的平衡,更要留心依環境乾燥程度適時補充,才能讓肌膚隨時隨地都能水水嫩嫩的,始終維持在最佳狀態!

Primal P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內容經詹醫師授權,如須轉載請務必使用[引用]連結,謝謝!

嬰幼兒常見臉部肌膚問題

 

    家族新成員誕生,雖然帶來無上的喜悅與歡笑,但同時,也象徵著更大的責任、更多的關心與照顧。嬰幼兒的肌膚美麗而脆弱,各種症狀通常比成人來得更快、更明顯。看到還不會言語、無法自己描述感受的孩子肌膚出現任何異狀,總會引起年輕父母們的驚慌與心疼,要是這些異狀發生在影響外觀最明顯的臉部五官,那更是不得了的大事了,因此,今天要來談談一些嬰幼兒常見的臉部肌膚問題,一方面希望能讓大家瞭解哪些現象是沒有大礙的,可以不必過度恐慌、擔心,以減輕大家心理的負擔;一方面,也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初期症狀,讓大家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爭取更多時間來抑止疾病的蔓延。

 

常見過渡期肌膚特殊表現

 

    嬰幼兒由於在媽媽體內的時期裡,接受了一些母體的荷爾蒙刺激,一些肌膚代謝、油脂分泌,在新生兒時期難免都有些過渡期的特殊表現,例如粟粒腫、皮脂腺增生、新生兒瘥瘡、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等等,但這些問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逐漸自動改善消失,因此,並不算真正的疾病或異常,屬於不必過度擔心的那類。如果發現孩子的肌膚有類似我們以下介紹的這些現象,經皮膚科醫師診斷為這幾種問題,那麼,倒不必氣急敗壞地慌張尋求治療,只要聽醫師解釋,靜待其消褪即可。

 

粟粒腫

    接近 40% 的新生兒臉上,可以見到一些約 1~2 mm 的小小白色圓形顆粒,分散在鼻子、臉頰或額頭,有時甚至多到幾十顆都有可能。

    雖然「粟粒腫」這個名稱聽起來有些可怕,但事實上,只不過是肌膚的一些角質被一層膜包進了肌膚較深層處所形成的小小白色囊腫,就算在成人也很常見。由於新生兒的表層肌膚較薄而脆弱,因此,新生兒的粟粒腫會比成人型更容易自己被代謝到肌膚表層而破裂消失,通常在一個月大以前就會自然不見,所以不用過度擔心,無須治療。

 

皮脂腺增生

    有時新生兒臉上的小小突起並非呈現上述粟粒腫的白色顆粒,而是更小,約只 1 mm 大的黃色點點,那麼,通常也不用煩惱,這些祇是我們肌膚裡負責分泌油脂的皮脂腺稍微增生過度而變得比較明顯而已。皮脂腺增生多分佈在鼻頭與兩頰。這些增生的腺體,等到孩子將從媽媽那兒接受到的過多荷爾蒙代謝掉之後,就會漸漸不見,只是,可能要比粟粒腫消失得慢些,多半要到三、四個月大以後,肌膚才會回復正常光滑無暇的模樣。

 

新生兒瘥瘡

    「瘥瘡」其實就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難免或多或少遭遇過的俗稱「青春痘」。由於大家都曾親身經驗,所以通常連父母自己都可以簡單診斷,因此,在門診最常聽到的問題就變成,「為什麼這麼小就長青春痘?」

    當然,這又是媽媽的荷爾蒙所造成的問題,因此,也要漸漸才會好轉。一般而言,除非真的發得過度嚴重,否則,也不需要特別治療,可以等它自然停止;但是,新生兒瘥瘡比起前面幾個問題來,會持續得久些,有時要到七、八個月大才會整個好轉。

    另外一個問題是,有些研究指出,如果在新生兒時期,瘥瘡發得比較厲害,那麼,等到孩子將來長大正式進入青春期時,痘子也可能發得比較嚴重,所以,將來要是真的出現症狀,可別忘了早些帶他到醫院就診控制,以免留下疤痕。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也是成人最常見的臉部肌膚問題之一。這是由於肌膚的皮脂腺分泌過度旺盛,導致肌膚表面的油脂堆積,造成一些油油的厚屑發生在頭皮、眉毛、眉心以及鼻翼兩側,嚴重時,甚至胸口、耳朵也會有紅紅脫皮的現象。這些現象,如果發生在嬰兒期,通常看起來會更嚴重、明顯,有時甚至整個頭皮、前額,都可以見到紅紅的皮膚上蓋滿了厚厚油油的落屑,看起來真是蠻可怕的,也難免當父母的擔心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的濕疹或感染了。

    幸好,脂漏性皮膚炎的一個特性是,雖然看起來嚴重,但孩子自己倒沒有什麼特別的不舒服--這一點可以從他的食量、活動力都不受影響而看得出來。這也是會自己漸漸痊癒的問題之一,一般數週至數月之後,就會慢慢不見,所以,治療也不是一定必須,只要在清潔上多加注意即可。

 

常見感染性肌膚疾病

 

    以下所簡單討論的這幾個問題,就比較需要特別的注意,因為都是需要儘早治療與適當照顧,才能避免蔓延、儘快痊癒的感染性問題。常見的感染原可能是細菌,也可能是病毒,各有各的特性、治療方式與照顧重點,如果沒能及時控制,不但感染範圍可能擴大、更難收拾,更可能留下永久的疤痕與遺憾,不可不小心。

 

膿痂疹

    膿痂疹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到的肌膚感染症,其實不只臉部肌膚,全身的肌膚都可能發生,只是,在頭皮、臉部,尤其鼻孔,特別容易發生。這是一種細菌感染,最常見的感染原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受到感染部位的皮膚,會發生一些淺淺易破的水泡或膿泡,造成皮膚表面的淺層受損以及蜂蜜狀組織液的黏黏結痂。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滲出液藏有多量細菌,感染力強,尤其對於抵抗力較低的嬰幼兒,幾乎是沾到哪裡、傳到哪裡,所以,整個病程的進展頗快,必須儘早就醫治療,否則,萬一造成全身系統性的感染,不僅需住院接受針劑治療,甚至具危險性,不可不防。

    還好,初期的膿痂疹一般而言,只要感染範圍不大,治療上並不會太困難,甚至無須口服藥物,只要使用適當的外用藥膏即可控制,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早期治療。

 

單純皰疹

    在病毒方面,嬰幼兒較常見的,是單純皰疹病毒的感染。一般成年人對於這種病毒的抵抗力都不差,所以都是自限性的,頂多只是再嘴唇周圍產生一些惱人的疼痛水泡,一兩週間自動痊癒;但是,對於抵抗力沒有這麼好的嬰幼兒而言,可就沒這麼簡單了,群簇的水泡可能發生在任何部位,更可能造成大範圍的感染。

    較嚴重的感染通常出現在一個月大以內的新生兒,由於生產時經母親受感染的產道而被傳染。因此,如果母親在生產前後,產道附近曾發生過疼痛群簇水泡,更需特別小心注意新生兒是否出現一些莫名的小水泡,以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以上所談這些問題,有些看來嚴重、但其實無妨,有些則看來無妨、其實嚴重,因此,建議大家,如果有了問題,不確定是哪一類,還是先請醫師做出正確的診斷、並建議適當的治療照顧方式才好。如果自作聰明,除了延誤治療可能造成的問題,一些處理不當,更可能引發危機。最常見的,就是家人自行使用一些原本用來治療尿布疹或蚊蟲咬傷的藥膏來塗抹這些受感染的部位。這些藥膏通常含有一些輕微的類固醇,用來改善發炎的症狀,效果良好;但是,如果這些藥膏被用來塗抹在感染性的問題上,則不但無法改善問題,反而會因為免疫力受到壓抑而讓感染蔓延得更快。因此,如果有不確定的問題,還是先確立診斷再說吧。

 

      

Primal P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內容經詹醫師授權,如需轉載請務必使用[引用]連結,謝謝!

Q1敏感肌膚與過敏肌膚有什麼不同?如何分辨出它們差異的地方?

      過敏是一種個人特殊體質對於某些特定成份所產生的反應。通常只要少量就可以誘發,而且只要接觸到,每次都會有反應。例如有些人吃了海鮮或是喝了酒之後會起皮膚疹,就是最好的過敏例子。 

       敏感則是防禦力不足的受損肌膚碰到外界刺激的結果。每個人只要肌膚受到損傷,暫時都會發生敏感現象,但只要肌膚修復好了,就沒有問題。像皮膚受傷時傷口的異常敏感現象,只要傷口復原就不再敏感,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同一種成分或產品,如果每次用起來都會有不正常的反應,「過敏」的機會就很高;但是,如果有時用起來完全沒有問題,有時卻會刺刺癢癢地承受不了,那就很可能是「敏感」而不是「過敏」了。

 

Q2通常敏感肌會出現哪些症狀?

    會變成敏感肌是肌膚受損的結果,所以會有哪些症狀,跟受損的嚴重程度和接觸成分的刺激度有關。輕微受損且刺激不強時,可能只是微微泛紅、略有癢感;隨著受損程度加重或是接觸成分的刺激性加強,可能逐漸出現刺痛、紅疹、脫皮甚至組織液滲出或結痂等症狀。

 

Q3當發生敏感時該如何緊急自行護理?

    症狀輕微時,可以立刻將刺激性的產品用清水沖去,稍加冰敷後,再敷上確定不會刺激的抗敏舒緩保濕產品;情況較厲害些時,如果家中有治療濕疹類的藥膏,可以在冰敷後先薄薄急用一下,再找醫師。萬一刺痛或紅疹相當嚴重,那麼,當然趕緊就醫、不要猶豫了!

  

Q4有什麼方法可以抑制敏感肌膚的再發生?

    如果肌膚常常處在敏感狀態,首先必須檢視自己的保養步驟。最常造成肌膚敏感的原因,包括過度清潔、卸妝以及去角質等不當的保養習慣;其次才是周遭急遽的乾燥低溫等環境變化。正處在發炎狀態的肌膚,例如青春痘,或者是剛剛接受過一些雷射或果酸煥膚等醫學美容治療之後的肌膚,當然也會暫時比較敏感一些。因此,如果要避免敏感肌膚問題的一再發生,要先簡化自己的保養步驟,選擇適當溫和的清潔產品及方式,避免過度的化妝棉或紙巾、毛巾的摩擦,暫時停止去角質,同時使用適當的紓緩抗敏產品。

 

Q5若是敏感肌膚怎麼選擇保養品較適當?

    清潔方面,選擇洗後不緊繃、乾澀的清潔產品,弱酸性接近皮膚酸鹼值的為佳,避免鹼性皂類配方。如果有上彩妝,使用卸妝油溫和按摩以水沖去較好,避免過強卸妝成分或擦拭不當的刺激。

    清潔過後,必須注意保濕,以免因為乾燥而讓敏感問題更加嚴重。油性滋潤成分必須足夠,才能有較長的保護時間。如果能夠含有洋甘菊、甘草酸、蘆薈…等舒緩抗敏成分,當然更好。色素及香料是常見的刺激來源,輕度敏感或許仍能容許一些溫和添加,但如果經常敏感,選擇保養品時能夠盡量避免最好。

Primal P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內容經詹醫師授權,如需轉載請務必使用[引用]連結,謝謝!

聊聊 敏感 話題

綺顏診所

皮膚科主治醫師  詹育彰

 

越來越繁複的世界,越來越忙碌的生活;我們受到越來越細心的呵護,可是卻有越來越多的人的肌膚變得容易敏感、容易過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探究原因與保養重點之前,讓我們先釐清「敏感」與「過敏」這兩個完全不同但卻容易被混淆的狀況。

所謂「敏感」是指肌膚本身的防禦力降低,讓一些平常可以抵禦的刺激,也逐漸變得無法接受,而容易發生灼熱、刺痛、搔癢或泛紅等不舒服的反應。當肌膚本身有任何發炎反應或傷口時,都會變得敏感。更常見的原因,則是因為長期反覆不自覺的微小刺激傷害累積,造成肌膚本身輕微受損,雖無明顯傷口,但已足以發生敏感反應。只要傷害累積得夠多,每個人都可能暫時性地發生;但只要及時發覺,懂得如何避免刺激傷害、讓肌膚有機會修復,還是可以透過適當的保養或治療,回復正常的膚質。

「過敏」可就完全不同了。這是一種天生「過度敏感」的特異膚質,不同過敏膚質的人各自對於不同的物質會發生敏感反應,只要接觸到個人的特異過敏物質,就會發生紅腫的癢診,這種現象將反覆持續發生,無法根治,但相對地,一般沒有這種膚質的人也不會莫名其妙變成過敏性膚質。

由於原因不同,「敏感性膚質」與「過敏性膚質」的保養方式及重點也各不相同。

敏感性膚質的肌膚保養重點在於避免生活中的各種刺激傷害並加強肌膚的修復與防禦力。例如洗面乳和卸妝液中過強的清潔成分、過度去角質、紫外線等,都應儘量避免。選用保養品時,需小心一些具刺激性的乳化劑、果酸、酒精等成分,泥狀膚面膜也最好避免。洋甘菊、甘草酸、蘆薈之類的鎮靜舒緩成分以及神經醯胺、亞麻仁油酸之類的修復性成分則是較好的選擇。一般而言,劑型以偏油膏類為佳。由於膚質敏感大部分只是暫時的狀況,只要等肌膚修復完成,就可以逐漸嘗試一些一般性膚質的保養成分,不必一味排斥,限制了自己的選用範圍。

過敏性膚質可藉由貼膚試驗來找出自己個人特異的過敏物質,然後加以迴避;如果一時仍無法判定,則一些過敏機會較高的成分,例如色素、香料、福馬林及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類防腐劑、對胺基苯酸(PABA)類化學性防曬劑,都儘量不用較好。前述鎮靜舒緩成分或燕麥類的抗敏成分可減少過敏的程度,減輕不適感;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出過敏原,完全避免,否則,使用這些保養成分,也只能算是捨本逐末,不算有積極的防護意義。

仔細瞭解自己的肌膚究竟屬於何種問題,慎選肌膚保養產品與方式,才能儘量不要「敏感」、更不要「過度敏感」。刺激性成分、過敏性成分,還是敬謝不敏吧!

 

 

敏感

過敏

誘因

刺激性物質

過敏性物質

發生機會

任何人

特異體質

接觸量

反覆多量刺激

少量過敏原

例證

富貴手

食物過敏

 

Primal P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